一种拉绳加速发射的玩具陀螺的制作方法
来源:企鹅电竞pc 发布时间:2024-03-15 02:54:42现有的玩具陀螺的发射一般是借助额外的发射器来发射的;或者本身设计成电动的,通过电机驱动,这两种玩具陀螺,前者携带发射器麻烦,后者又存在生产和使用成本高、重量重、常规使用的寿命短等问题。尽管还有一种陀螺,是利用绳线甩动实现旋转的,其结构是将绳线缠绕在陀螺本体的外围。玩耍时将绳线的端部套在手指上,然后甩出陀螺并拉动绳线,使陀螺转动,并可经过控制绳线引导陀螺朝所希望的任何方向挪动。但该类陀螺在发射时需要很高的配合度,才能使陀螺转动起来,玩耍难度大,而且转动不持久,所以现有的玩具陀螺难以满足众多购买的人的要求。另外专利号为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拉绳带动飞轮加速的玩具陀螺,其采用在玩具陀螺的下壳体上设置与飞轮连接的拉绳,使拉绳拉动时能带动玩具陀螺内的飞轮(齿轮旋转以增强飞轮的旋转惯性,使玩具陀螺在装上发射器发射前就获得了极高的转速,从而使其旋转更持久。由于这种玩具陀螺仍然需要依靠额外的发射器才能实现发射,所以任旧存在携带发射器麻烦、操作繁琐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所述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无需额外的发射器来发射陀螺,只要通过手握手持件并拉动拉绳即可使陀螺本体加速旋转及松手后实现发射,操作极为方便、简易,也省去携带发射器的麻烦和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且转动持久、使用安全的拉绳加速发射的玩具陀螺。
手持件,所述手持件装置于所述陀螺本体上且能相对所述陀螺本体自由转动;以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陀尖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外端从远离所述陀尖一端的陀螺本体伸出,所述手持件被手持且所述拉绳被拉动时使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陀螺本体旋转,所述手持件被松开后实现整个玩具陀螺旋转。
为使本发明使用更方便、安全,所述陀螺本体远离陀尖的相对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头伸出所述陀螺本体外,该连接柱的另一头伸入陀螺本体内与驱动机构连接,该连接柱在轴向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绳的外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陀螺本体外,该连接柱与所述陀螺本体为可相对转动的配合关系,所述手持件固定套装于连接柱上。
为进一步的使本发明使用起来更便捷和安全,及使其结构更可靠,所述手持件包括手柄部和盖体部,该手柄部与所述盖体部相连接且远离所述陀螺本体,该盖体部套在陀螺本体的外部,且不与陀螺本体接触,所述手柄部或盖体部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装置的连接结构。
为使本发明结构更可靠,且可实现多次拉绳加速,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箱、安装在齿轮箱中的驱动轮组件,所述连接柱的另一头与齿轮箱固定连接,该连接柱的通孔与齿轮箱内腔相通,所述拉绳的外端从齿轮箱内腔穿出所述通孔。其中,所述陀螺本体还包括陀螺外壳体、与陀螺外壳体相联动的陀螺转轴,所述陀尖连接于陀螺外壳体上,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与陀螺转轴实现联动的齿轮传动组、及带动所述齿轮传动组转动的驱动轮,所述拉绳至少内端部或中部缠绕于所述驱动轮上,且驱动轮上连接有回位弹簧,所述拉绳外拉时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并通过齿轮传动组带动陀螺转轴转动而实现陀螺外壳体和陀尖旋转;松开拉绳后,所述驱动轮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回转而带动拉绳回缩复位。
并且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用在所有不同的玩具陀螺上,如当本发明用于高度较高或重心较高的玩具陀螺上时,所述驱动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陀螺转轴的轴线方向相交,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与驱动轮通过第一连接轴进行同轴连接的联动齿轮、及活动齿轮、锥形齿轮,所述活动齿轮位于联动齿轮和锥形齿轮之间,且能分别与该联动齿轮和锥形齿轮相啮合,而锥形齿轮的锥形齿又与设置于陀螺转轴上的锥齿相啮合。所述活动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齿轮箱上,该齿轮箱的侧箱盖上对应设有能供所述第一转轴伸入的轴槽,所述活动齿轮能在所述轴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所述活动齿轮始终与所述联动齿轮保持啮合。当本发明用于重心较低的玩具陀螺上时,所述驱动轮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陀螺转轴的轴线方向相重合或平行,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与驱动轮通过第二连接轴进行同轴连接的联动齿轮、及位于所述联动齿轮一侧的活动齿轮和直齿输出齿轮;所述活动齿轮能分别与该联动齿轮和直齿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直齿输出齿轮的直齿又与设置于所述陀螺转轴上的直齿相啮合,所述拉绳内端部绕置于所述驱动轮上,且所述齿轮箱上还设有供所述拉绳中部绕置换向的导轮。所述活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安装在齿轮箱上,该齿轮箱内腔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对应设有能供所述活动齿轮的第二转轴伸入的轴槽,所述活动齿轮能在所述轴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所述活动齿轮始终与所述联动齿轮保持啮合。
为使本发明安装更方便,所述陀螺外壳体包括有陀螺上壳体、能拆装地装置于所述陀螺上壳体上的陀螺下壳体,所述陀螺下壳体底部设有供陀螺转轴插置的造型穿孔,该陀螺转轴为对应的造型柱,所述陀螺转轴通过造型柱与陀螺下壳体相应造型孔相配合而实现陀螺转轴带动陀螺外壳体旋转。
为使本发明的外型更美观及攻击性更强,还可在所述陀螺外壳体上设有功能环。所述陀螺下壳体的外围装有陀螺外盖。
本发明由于采用在带陀尖的陀螺本体上安装可相对自由转动的手持件,及在陀螺本体内设有驱动机构和与其连接并从远离陀尖一端的陀螺本体伸出的拉绳等组成的玩具陀螺结构,使本发明在游戏玩耍时,无需额外的发射器来发射陀螺,只需手握手持件并向外拉动拉绳即可使陀螺本体加速旋转,然后将玩具陀螺放置到游戏界面(如桌面或地面、比赛盘面等,手松开手持件,整个玩具陀螺就旋转起来,也就是说松手后就可以实现玩具陀螺的发射,所以操作极方便,简易,也省去携带发射器的麻烦,而且转动持久、使用安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玩具陀螺要么携带发射器麻烦,操作繁琐,要么使用成本高、重量重、常规使用的寿命短等问题。并且由于本发明还将拉绳设计成向远离陀尖一端的陀螺本体处(一般指上端)伸出,故拉绳的体验也更为顺手,不可能影响操作手感,又不会发生拉绳在外绕绳的事件。再加上本发明采用由远离陀螺本体的手柄部,套在陀螺本体外部且不与陀螺本体接触的下端盖体部等组成的独特手持件结构,使本发明在操作顺手和手感好的同时,又确保了陀螺发射前的使用安全。
图6为图1中联动齿轮带动活动齿轮正转时活动齿轮与锥形齿轮、齿轮箱的配合关系图;
图7为图1中联动齿轮带动活动齿轮反转时活动齿轮与锥形齿轮、齿轮箱的配合关系图;
陀螺本体1,所述陀螺本体1包括有陀尖18;手持件2,所述手持件2装置于所述陀螺本体1上且能相对所述陀螺本体1自由转动;以及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装置于所述陀螺本体1内;所述驱动机构7与所述陀尖18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7上缠绕有拉绳3,所述拉绳3的外端从远离所述陀尖18一端的陀螺本体1伸出,手持所述手持件2并拉动所述拉绳3使所述驱动机构7带动所述陀螺本体1旋转,松开所述手持件2后实现整个玩具陀螺旋转。本发明在游戏玩耍时,无需额外的发射器来发射陀螺,只需手握手持件2并从远离陀尖的相对端(一般指上端)拉动拉绳3,即可使陀螺本体1相对于手持件2进行加速旋转,然后将玩具陀螺放置到游戏界面(如桌面或地面、比赛盘面等),手松开手持件2,整个玩具陀螺就旋转起来,也就是说松手后就可以实现整个玩具陀螺的发射,所以操作极方便,简易,也省去携带发射器的麻烦,而且转动持久、使用安全。并且将拉绳3设计成向上伸出,故拉绳的体验也更为顺手,不可能影响操作手感。
为使本发明使用更方便、安全及结构更可靠,所述陀螺本体1远离陀尖18的相对端设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一头伸出所述陀螺本体1外,该连接柱4的另一头伸入陀螺本体1内与驱动机构7连接,该连接柱4在轴向上设有通孔41,所述拉绳3的外端通过所述通孔41伸出陀螺本体1外,该连接柱4与所述陀螺本体1为可相对转动的配合关系,所述手持件2固定套装于连接柱4上。
为进一步的提高其使用的安全性,所述手持件2包括手柄部21和盖体部22,该手柄部21与所述盖体部22相连接且远离所述陀螺本体1,该盖体部22套在陀螺本体1的外部,且不与陀螺本体1接触,这样手持件2就不会在拉绳拉动加速时与陀螺本体1同步转动。所述手柄部21或盖体部22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柱4配合装置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手柄部21可为一简单的圆筒结构;为进一步的加强其结构的可靠性,及使其安装和操作更方便,如图3及图8所示,所述手柄部21由两个弧形凸耳对称设计而成,所述盖体部22的顶部中间开有供连接柱4伸入的通口20,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在该通口20处的凸起边23和扣脚24,所述连接柱4上对应设有与凸起边23配合的凹槽42,当两者配合后,通过一个扣环5套入到两个扣脚24上然后转动扣环5,从而使扣环5箍紧凸起边23与凹槽42的配合。
为使本发明结构更可靠,安装更方便,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齿轮箱71、安装在齿轮箱71中的驱动轮组件,所述连接柱4的另一头与齿轮箱71固定连接,该连接柱4的通孔41与齿轮箱71内腔相通,所述拉绳3的外端从齿轮箱13内腔穿出所述通孔41。为使本发明结构更可靠,且可实现多次拉绳加速,所述陀螺本体1还包括陀螺外壳体11、与陀螺外壳体11相联动的陀螺转轴13,所述陀尖18连接于陀螺外壳体11上,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与陀螺转轴13实现联动的齿轮传动组、及带动所述齿轮传动组转动的驱动轮72,所述拉绳3至少内端部或中部缠绕于所述驱动轮72上,且驱动轮72上连接有回位弹簧70,所述拉绳3外拉时带动所述驱动轮72转动,并通过齿轮传动组带动陀螺转轴13转动而实现陀螺外壳体11和陀尖18旋转;松开拉绳3后,所述驱动轮72在回位弹簧70作用下回转而带动拉绳3回缩复位。所述驱动轮72一般都会采用两侧直径大中间直径小的绕线缠绕在该绕线轮的小直径轮面上,所述拉绳3的外端伸出陀螺外壳体11外部。为防止拉绳3的外端缩进玩具陀螺内腔,拉绳3的外端与一个提拉盘6相配合连接。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一手抓着(握着)手持件2拿起整个玩具陀螺,另一手抓着提拉盘6向上拉出拉绳3,拉绳3带动驱动轮72转动,进而通过各个齿轮传动组传递到陀螺转轴13上,从而使陀螺转轴13带动陀螺本体1旋转;松开拉绳3时拉绳3在驱动轮72的回位弹簧70作用下自动回缩,如此往复,通过多次拉动拉绳可使陀螺本体非常快速地旋转;然后将整个玩具陀螺放置到桌面或地面,手松开手持件,整个玩具陀螺就旋转起来,以此来实现玩具陀螺的发射。
并且本实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可用在所有不同的玩具陀螺上,如当本发明用于高度较高或重心较高的玩具陀螺上时,如图1-图8所示,所述驱动轮72的轴线的轴线由左壳体和右壳体(也可叫左侧箱盖和右侧箱盖)对接组成。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与驱动轮72通过第一连接轴(一般都会采用横向连接轴)进行同轴连接的联动齿轮73、及活动齿轮74、锥形齿轮75,所述活动齿轮74位于联动齿轮73和锥形齿轮75之间,且能分别与该联动齿轮73和锥形齿轮75相啮合,而锥形齿轮75的锥形齿又与设置于陀螺转轴13上的锥齿131相啮合。所述活动齿轮74通过第一转轴(一般都会采用横向转轴)安装在齿轮箱71上,该齿轮箱71的侧箱盖上对应设有能供所述第一转轴伸入的轴槽711,所述活动齿轮74能在所述轴槽711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所述活动齿轮74始终与所述联动齿轮73保持啮合;其中所述锥形齿轮75为具有直齿和锥形齿的双齿形齿轮,其中锥形齿轮75的直齿与活动齿轮74相啮合,锥形齿则与陀螺转轴13顶部的锥齿相啮合。当拉绳3往外拉时,所述驱动轮72带动联动齿轮73正转使活动齿轮74反转,活动齿轮74产生的反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第一转轴移动到所述轴槽711的第一位置,使活动齿轮74与锥形齿轮75相啮合,以实现啮合传动;当拉绳3回收复位时,所述驱动轮72带动联动齿轮73反转使活动齿轮74正转,活动齿轮74产生的正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第一转轴移动到轴槽711的第二位置,使活动齿轮74与锥形齿轮75脱离啮合,以防止活动齿轮74带动锥形齿轮75回转。该技术方案由于驱动轮72是通过横向连接轴安装在齿轮箱中,所以拉绳3的内端部呈纵向绕置于所述驱动轮72的轮槽上。另外可以是在驱动轮72上直接设置所述横向连接轴,所述联动齿轮73的中部轮孔套装于横向连接轴上实现同轴连接传动;还可以是在驱动轮72的轮芯对着联动齿轮73的一侧中部开有半圆孔,该联动齿轮73上对应设有半圆凸柱状横向连接轴,通过两者配合而实现驱动轮72与联动齿轮73同轴配合且同步转动,所述回位弹簧70装于驱动轮72轮芯的另一侧上。当然也还可以是其它可实现两者联动的结构,均属等同,在此不再详述。同时为防止拉绳3回收时使陀螺转轴回转,以进一步的增强其结构的可靠性和转动的持久性,所述活动齿轮74是通过第一转轴(横向转轴,图中未示出)安装在齿轮箱71上的,该齿轮箱71的侧箱盖(如右壳体)上对应设有能供所述横向转轴伸入和在内移动的轴槽711,当拉绳3往外拉时,联动齿轮73正转带动活动齿轮74反转时,其产生的反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横向转轴在轴槽711中移动而使活动齿轮74与锥形齿轮75相啮合,如图5所示;当拉绳3回收复位时,联动齿轮73反转带动活动齿轮74正转时,其产生的正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横向转轴在轴槽711中移动而使活动齿轮74与锥形齿轮75脱离啮合,如图6所示,故可防止拉绳3回缩时使陀螺转轴13回转而影响玩具陀螺旋转。
当本发明用于高度较低或重心较低的玩具陀螺上时,如图9-图11所示,所述驱动轮72的轴线的轴线方向相重合或平行,所述齿轮传动组包括与驱动轮72通过第二连接轴(一般都会采用纵向连接轴)进行同轴连接的联动齿轮73、及位于所述联动齿轮73一侧的活动齿轮74和直齿输出齿轮76;所述活动齿轮74能分别与该联动齿轮73和直齿输出齿轮76相啮合,所述直齿输出齿轮76的直齿又与设置于所述陀螺转轴13上的直齿132相啮合,所述拉绳3内端部绕置于所述驱动轮72上,且所述齿轮箱71上还设有供所述拉绳3中部绕置换向的导轮78。所述活动齿轮74通过第二转轴(一般都会采用纵向转轴)安装在齿轮箱71上,该齿轮箱71内腔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对应设有能供所述活动齿轮74的第二转轴伸入的轴槽,所述活动齿轮74能在所述轴槽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所述活动齿轮74始终与所述联动齿轮73保持啮合。如图11所示,由于驱动轮72是通过纵向连接轴安装在齿轮箱71中,所述拉绳3的内端部呈横向绕置于所述驱动轮72上。所述齿轮箱71包括上、下箱盖及中间的安装座和连接于上箱盖上方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上述连接柱4相连。在联动齿轮73的轮芯对着驱动轮72的一侧中部开有半圆孔,该驱动轮72上对应设有半圆凸柱状纵向连接轴,通过两者配合而实现驱动轮72与联动齿轮73同轴配合且同步转动。所述回位弹簧70连接于驱动轮72的上侧。当然所述驱动轮72和联动齿轮73的同轴联动结构也还可以是其它可实现两者联动的结构,均属等同,在此不再详述。所述导轮78包括纵向导轮和横向导轮,绕置于驱动轮72上的拉绳3的外端先依次绕过所述纵向导轮、横向导轮,然后再从穿过上箱盖、连接件,最后从连接柱4的通孔中穿出与提拉盘6相配合连接。当拉绳3往外拉时,所述驱动轮72带动联动齿轮73正转使活动齿轮74反转,活动齿轮74产生的反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第二转轴移动到轴槽的第一位置,使活动齿轮74与直齿输出齿轮76相啮合,以实现啮合传动;当拉绳3回收复位时,所述驱动轮72带动联动齿轮73反转使活动齿轮74正转,所述活动齿轮74产生的正向力使活动齿轮74的第二转轴移动到轴槽的第二位置,使活动齿轮74与直齿输出齿轮76脱离啮合,以防止拉绳3回收时使陀螺转轴回转。上述第二连接轴一般为设于所述驱动轮72相应端部的凸轴,所述联动齿轮73套装于所述凸轴上并随所述凸轴同步运动,所述齿轮箱71的安装板上装有两头分别与所述凸轴和陀螺转轴13连接的轴芯杆77。
为使本发明安装更方便,所述陀螺本体1还包括陀螺外壳体11、陀螺转轴13,所述陀螺外壳体11包括有陀螺上壳体111、能拆装地装置于所述陀螺上壳体111上的陀螺下壳体112,所述陀螺下壳体112底部设有供陀螺转轴13插置的造型穿孔,该陀螺转轴13为对应的造型柱,所述陀螺转轴13通过造型柱与陀螺下壳体112相应造型孔相配合而实现陀螺转轴13带动陀螺外壳体11旋转。如可以是在陀螺下壳体112向上凸设有扣脚,陀螺上壳体111对应设有扣孔,陀螺下壳体112通过扣脚与陀螺上壳体111上扣孔的配合装置而卡接于陀螺上壳体111上。也可以是其它卡接结构。所述陀螺转轴13一般是位于陀螺下壳体112的底部位置,也可以位于中部位置的,这要根据陀螺的整体结构来定。为使陀螺转轴13可以越来越好的带动陀螺外壳体转动,可以在所述陀螺下壳体112底端设有方孔或半圆孔,该陀螺转轴13对应为方形柱或半圆柱,通过方形柱或半圆柱与陀螺下壳体112相应方孔或半圆孔相配合而实现陀螺转轴13带动陀螺本体1旋转。当然也可以是在陀螺下壳体设置多边孔和将陀螺转轴13的柱体相应的做为多边柱体等。
为使本发明的外型更美观及攻击性更强,所述陀螺外壳体11上设有功能环16,所述功能环16的内环壁设计成凹凸结构,对应的陀螺下壳体112上部外围也设计成凹凸结构,而陀螺上壳体111的下部外围设有内凹配合面,该功能环16从陀螺外壳体11的下方向上套入并使其上的内凸部分与陀螺上壳体111的内凹配合面相搭接。所述陀螺下壳体112的外围装有陀螺外盖113,该陀螺外盖113的内面设有限位凸块,陀螺下壳体112上对应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凸块和限位孔两者配合可限制陀螺外盖113与陀螺下壳体112发生相对转动,且该陀螺外盖113的上部与功能环16相抵接。所述陀螺下壳体112的下方连接有陀尖座17,所述陀尖18装在陀尖座17上,该陀尖座17上设有转动卡爪,陀螺下壳体112上设有转动卡位,当陀尖座17与陀螺下壳体112连接固定后,该陀尖座17与陀螺外盖113相抵接,并通过陀尖座17将陀螺外盖113、功能环16固定在陀螺外壳体11上。这样,本发明除了齿轮箱部分是通过螺丝锁紧不易拆卸外,其他的部分均是通过扣合或卡接的方式来进行连接的,故可方便拆卸更换部件。
本发明无需额外的发射器来发射陀螺,只要通过手握手持件并拉动拉绳即可使陀螺本体加速旋转及松手后实现发射,操作极为方便、简易,也省去携带发射器的麻烦和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且转动持久、使用安全,可满足广大儿童的玩耍要求。
尽管本发明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代表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